成为器官捐献 志愿者就可捐献器官了吗

2024-05-09 14:27

1. 成为器官捐献 志愿者就可捐献器官了吗

(转)■咨询
  捐献者首先应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情况。

  ■登记
  此次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在其身故后自愿的器官捐献,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捐献登记要到市红十字会登记。所有的器官捐献者都必须满足自愿、无偿、死亡这3个条件。有关器官或组织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
  ■签字
  1.捐献者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2.由捐献者本人或直系亲属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未成年的捐献者捐献器官必须经父母同意并代为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需要志愿者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成年子女、监护人)同意签字。如果没有登记的,在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和父母也可以书面形式捐献器官。
  3.《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填写完整后由捐献者本人或委托他人交到当地红十字会,并携带捐献者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并经公证处公证。《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一式两份,红十字会审核后盖章,一份存档,一份交给本人或委托人自行保管。
  ■时间
  因器官捐献有较强的选择性,病人病情恶化后请电话告知红十字会,病人逝世后,以最短的时间内电话通知红十字会及接收单位。接收医生就会启动捐献程序,把捐献者尚能使用的器官,移植给临床急等移植器官救命的患者,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器官捐献者在完成捐献后的遗体,将由医院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恢复遗体原貌。
  ■用途
  器官的利用严格遵照捐献人的意愿,用于人道主义救治病人,不可进行其他营利性使用。

  祝你好人有好报!

成为器官捐献 志愿者就可捐献器官了吗

2. 器官捐献志愿者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是自己愿意在去世后捐给社会的意思。1.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2.捐献发生在逝世之后,不会影响对您的抢救和治疗。3.最终能否实现捐献,需经医学评估并尊重亲属的意见。4.请将捐献意愿告知家人,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5.如果捐献意愿发生改变,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6.登记者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禁止未满18周岁人登记。7.严禁虚假、恶意或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登记。8.同意对个人身份信息进行真实性核验。

3. 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有什么好处

器官捐赠有什么好处人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日趋完善,给许多脏器衰竭患者及角膜病致残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同时也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自愿无偿捐献遗体(器官),角膜无论对于医教研,救死扶伤,延续生命,传递光明,还是对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节省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筑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自愿无偿捐献遗体(器官),角膜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造福他人,恩泽社会利国利民利家的善举。正所谓:天地间至珍贵者莫过人体(器官),黄金有价,器官无价,万事皆空善不空,人之肌肤,父母亲赐,安身立命有时效,故后赠与重畴永恒,恩泽天下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再现,胜似活菩萨,病倒一个人,拖累一家人,吾捐一器官,解救一家人,崇尚新观念,和-谐全社会,影响几代人,此情至深,生生不息浩荡大恩青史留美名。生命是神圣的,器官捐赠同样也是一种神圣崇高的行为。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同时,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人体器官移植,适用本条例;从事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不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第三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等工作。

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有什么好处

4. 器官捐献志愿者有什么权益

法律分析:1、自愿无偿捐献器官帮助他人的人士常担心意外发生后,负责抢救的医院不清楚其捐献意愿,或者不能及时和家属联系,因而无法实现捐献。器官移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6小时内取出,肾脏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移植,肝脏临床上一旦超过12小时,就会影响移植的效果。2、这批国际标准化器官捐献卡,主要是参照国外通行做法,提高捐献效率,防止器官资源流失。捐献人领卡后需要到器官捐献网站注册。万一不幸发生意外,医务人员可凭此卡在第一时间了解其捐献意愿,及时联系家属和捐献机构,帮助其完成爱心愿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

5. 器官捐献自愿吗

法律分析: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是否捐献由当事人根据个人意愿决定,其他人不得强迫。公民申请捐献人体器官的,应当签订书面的捐献意愿书。
法律依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第七条  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
第八条  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捐献其人体器官应当有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
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第十条  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器官捐献自愿吗

6. 器官捐献志愿者有什么权益?

法律分析:1、自愿无偿捐献器官帮助他人的人士常担心意外发生后,负责抢救的医院不清楚其捐献意愿,或者不能及时和家属联系,因而无法实现捐献。器官移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6小时内取出,肾脏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移植,肝脏临床上一旦超过12小时,就会影响移植的效果。
2、这批国际标准化器官捐献卡,主要是参照国外通行做法,提高捐献效率,防止器官资源流失。捐献人领卡后需要到器官捐献网站注册。万一不幸发生意外,医务人员可凭此卡在第一时间了解其捐献意愿,及时联系家属和捐献机构,帮助其完成爱心愿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

7. 器官捐献志愿者有什么权益?

法律分析:
1、自愿无偿捐献器官帮助他人的人士常担心意外发生后,负责抢救的医院不清楚其捐献意愿,或者不能及时和家属联系,因而无法实现捐献。器官移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6小时内取出,肾脏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移植,肝脏临床上一旦超过12小时,就会影响移植的效果。
2、这批国际标准化器官捐献卡,主要是参照国外通行做法,提高捐献效率,防止器官资源流失。捐献人领卡后需要到器官捐献网站注册。万一不幸发生意外,医务人员可凭此卡在第一时间了解其捐献意愿,及时联系家属和捐献机构,帮助其完成爱心愿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

器官捐献志愿者有什么权益?

8.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捐献器官?

1、首先,器官捐献的申请流程就相当复杂,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登记,或者懒得登记。
2、其次,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绝大部分人都希望离世时得以保全肢体。因此,很少有人想自己或家属死后身体的某一部分被取出来用在其他的地方,从而抗拒器官捐献。
3、最后,不信任捐献体系。由于器官捐献体系仍然不够透明,很多人对器官的分配以及器官是否真正用到了需要用的地方不信任。
器官捐献,对于自古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中国人来说,好像很难接受。但是,随着观念的变化,我国器官捐献的人越来越多。
截至2021年4月,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315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3万余例,捐献器官9.9万余个,成功挽救了近10万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器官捐献受伦理观念的影响
传统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古代社会的一般道德准则是将死者入土为安。到了新世纪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成规,仍然遵循着那些旧习俗。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感情上很难接受。
利益观念的影响
器官捐献作为一种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只许捐赠,不可买卖。完全是无偿和公益的,于是一些人就会想“捐献器官给他自对我有什么好处和收益呢”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器官捐献